创新名城建设再出发,南京市委书记邀您一同见证2020年“创新一号文”
新年伊始,万象更新。2020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今天召开,来自科技、教育、企业、金融、省市部门、新闻媒体等各条战线的近3000人,齐聚江苏大剧院,参加南京市的“新年第一会”,见证2020年的“创新一号文”。
江苏省委常委、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动员部署2020年创新名城建设工作;
南京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韩立明总结2019年创新名城建设成就;
江苏省科协主席、中科院院士陈骏发布2019年南京十项重大原创成果;
……视频:南京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
创新的愿景
成为共同的追求
张敬华说,随着创新名城建设的走深走实,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在南京汇聚,越来越多的创新能量在南京积蓄,越来越多的创新故事在南京演绎。创新,已深深镌刻在城市的首页上,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和共同追求。
七个新高:
六个更加:
一、聚力创新的导向更加鲜明。连续三年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创新名城建设大会,连续三年制定出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市委一号文件,始终把创新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,为聚力创新立起了“风向标”、明确了“指挥棒”。二、产业创新的基础更加雄厚。
三、成果转化的路径更加顺畅。
四、全球资源的汇聚更加活跃。
五、载体平台的支撑更加有力。
六、创新名城的影响更加广泛。
四个启示:
第二,用好市场,创新才能富有活力。体制机制障碍要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来打破,创新主体活力要更多依靠市场手段来激发。
第三,聚焦产业,创新才能做深做实。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,聚焦城市产业主方向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真正把创新落在产业上、转化为新的增长点。
第四,优化生态,创新才能行稳致远。必须在优化创新生态上久久为功、持续突破,确保南京始终保持创新资源集聚汇聚的“强劲磁性”。
创新的事业
需要共同的打拼
张敬华说,创新潮涌,动能换新。2019年,南京发展稳中有进、质态提升,得益于总书记新思想的科学指引,得益于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贯彻,得益于创新名城建设的持续突破。
打拼2020,我们要按下六大指标的“快进键”
打拼2020,我们要跑出六项任务的“加速度”
企业培育要“枝繁叶茂”。持续种好移栽大树、育苗造林、老树发新芽“三棵树”,实施“专精特新”“单项冠军”企业培育计划,壮大科创板优质上市企业后备队伍,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,新增100家左右的独角兽、瞪羚企业,打造生机勃勃的科创企业森林和高端产业集群。
战略平台要“抢占塔尖”。更加注重“从0到1”的创新,统筹学科力量、项目建设、科研攻关、机制创新,加快“一室一中心”建设,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南京,攀登科学高峰、强化策源功能。
园区改革要“脱胎换骨”。全面深化高新园区“1+N”管理体制改革,大刀阔斧“去行政化”,推行企业化运行、人员市场化聘用,优化都市型高新园区发展路径,建设充满朝气活力的创新发展主阵地。高标准新增建设30万平方米城市“硅巷”,统筹科技研发、商务金融、创意文化、生态宜居功能,拓展创新创业活力空间。
开放创新要“深耕全球”。务实推进“生根出访”工作,继续办好第二届南京创新周,实体化运营海外协同创新中心,高水平建设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等一批国际化合作平台,不断提升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。全面彰显自贸区南京片区的开放优势和创新特色,确保自贸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、新增企业1万家。
科技金融要“融合衔接”。更加注重打造全方位全周期金融支持链,更好发挥创投集团主平台作用,切实增强南京资本市场学院等功能,引导形成创新多元投入机制。推动金融资源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、高新技术企业、先进制造业等创新领域的投放,新设超千亿元的创投基金群,科技银行初创期、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。
创新治理要“系统提升”。成立市委创新委员会,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、以打造一流生态为目标的全面创新。设立创新产品推广等专门协调机构,加快创新产品应用示范,逐步增加政府项目中使用创新产品的比重。
打拼2020,我们要点燃六方协同的“强引擎”
创新路上,高校院所是最宝贵的智慧源泉。希望大家与我们更紧密携手,把“两落地一融合”工程引向深入,重点在老校区载体高效利用上取得新突破,共创校地融合发展新未来。
创新路上,科技企业是最核心的市场力量。希望大家抢占创新“C位”,走在产业变革前沿,勇当科技产业创新排头兵。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,科技企业要成为主力军。
创新路上,新研机构是最有效的转化渠道。希望大家面向市场,重点提升科技研发、企业孵化、经营管理三大能力,使创新成果更好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
创新路上,各方人才是最有力的资源支撑。希望大家用好创新名城政策,把梦想变为实践,把技术变为产品,在各自岗位上争做科技之星、创业之星。
创新路上,金融创投是最重要的资本活水。希望大家充分挖掘创新机会,与国有投资平台一起,更多关注和投资初创期、成长期的科技企业,实现价值投资的新收获。
创新路上,部门板块是最直接的责任主体。大家要把深入推进创新名城建设与“招商突破年”“企业服务年”工作紧密结合起来,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创新、带头抓创新、长年抓创新,各级各部门要把支持创新、服务创新摆在优先位置、作为工作常态,助力创新创意破茧成蝶、中小企业拔节成长、骨干企业鲲鹏展翅。
创新的生态
托举共同的梦想
张敬华说,一流创新需要一流生态,一流生态需要一流支撑。今年,我们力度再加大、支持再升级、重点再聚焦,制定出台了2020年市委一号文件,继续真金白银投创新、深化改革促创新,努力构建最好最优的创新生态支撑体系。
2020年一号文件
呈现“四大特点”
在校地融合上,全面启动“百校对接计划”,三年内从各板块选派100名科技专员,驻点对接全国100所重点高校院所,精准抓实产学研深度合作。
在企业支持上,除继续实行初创期科技企业三年经济贡献全部返还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额外10%普惠奖励和一系列高企支持政策之外,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,对高企中新增的规上企业,其三年内每年新增地方经济贡献的50%给予返还;坚持“一企一策”,更大力度孵化培育独角兽、瞪羚企业。一号文件还明确,布局建设一批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模式的平台应用场景,建立创新产品推广应用行政容错免责机制。
在产业链培育上,对各板块聚焦发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,给予土地、资金等“一区一策”支持;对企业在产业链薄弱环节上的技术装备投入,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。
在金融服务上,采取“一事一议”方式,支持建立孵化创投主体的新型孵化器;探索设立跨境股权投资基金。
在知识产权上,探索设立知识产权投资子基金,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和纠纷应对援助机制。在要素激活上,明确提出把数据作为核心要素强化开放应用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组建大数据公司,推动数据资源与产业转型、社会治理、民生服务紧密融合。
在人才保障上,除继续实行高层次人才科技贡献奖补政策之外,今年还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举荐权,加大对产业紧缺外籍高端人才的奖补力度;同时,加快增加人才住房实物供给。
全媒体记者:刘梦 常峥
编辑:李岩 江沁涵
主编:胡泉
南京V观:
南京广电集团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短视频公众号
【南京新闻】官方微信
ID:njxw84631111
18:30《南京新闻》
敬请关注